早教,更多的接收者,是父母

早教方案 本站编辑 暂无评论

这两年,很多90后都升级成为父母了,也有一些在为成为父母的道路上做准备。对于新的家长身份,他们是既激动又紧张,可能还有些迷惘。

比如有些家长觉得,朋友家两岁多的孩子就会背古诗了,他爸他妈都挺开心,可两岁多的孩子会背古诗一定是好事么?其实,3岁以下宝宝不具备完全记忆能力,即使你让他倒背如流,那也是强行塞进去的,不仅对成长没好处,还会扼杀宝宝想象力。想让孩子学古诗,四到五岁才是最佳年龄。

一些父母,对于早教会有什么误解和偏见。亲子957,《鱼妈妈的麦克》——《名师有话说》本周主题:早教比你想象的重要N倍,但我们都误解了早教!开讲嘉宾:苏州青剑湖学校专职心理教师,苏州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王敏芳、汪洋。

家长们望子成龙,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但起跑线在这,终点线在哪儿呢?无目的无计划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并不是好事。早教成为一个人尽皆知的词汇,但人们对早教依然存在很多误解,早教的本质是什么呢?

1、早教学的不是知识,是能力。早教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恰当的方法让宝宝接触最合适的事物。与其说是培养,说成启蒙更加合适。

2、早教教的不止孩子,还有家长。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早教中心,自己却在旁边玩手机。这样就本末倒置了啊。家庭教育比早教重要多了,家长才是陪伴孩子最长久的人。只要有早教知识,在家里同样可以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。

3、早教的效果不在现在,在未来。

其实,早教,更多的接收者,是“父母”。

《鱼妈妈的麦克》提醒初为人父母的新手爸妈,知识点看过来:

1、1岁之前的婴儿没有自主能力,那么他的安全感从哪里获得?又该如何获得呢?

老师说:其实安全感最早是从母亲那里获得的。当胎儿在母亲肚子里时,天然和母亲是一体的,出生后,所有的需求都依赖于母亲,母亲在孩子饿了的时候哺乳,哭泣时候给予抚慰,孩子通过母亲的爱获得天然的安全感和被保护感,尤其是母亲在喂养过程中表面得轻松和慷慨。1岁以后,孩子的安全感通过与温柔母亲的关系来获得。在这个阶段,父母养育时需要特别注意,5个字“无条件满足”。

2、有的家长会觉得宝宝哭了,把他放在那里,过一会不哭了就好了。

老师说:必须无条件满足。父母尤其是母亲需要成为一个“敏感”的人,要对孩子的哭声释放出来的信号保持敏感。并且及时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作出反应,除了哺乳和清洁身体外,还要和孩子的情绪相匹配,回应孩子的情感。比如宝宝在发出一些无意义的音节是,能够温暖地学着宝宝咿咿呀呀的说话,宝宝哭泣时能抱一抱,抚慰孩子。如果婴儿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,那么他会感觉到怀疑、不安、焦虑,甚至对这个世界绝望,这才是他不哭的原因。

3、早期的安全感如果得到充分的获得,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好处呢?

老师说:安全感是建立一切关系的基础,比如1岁开始,信任关系在安全感中得以滋养。信任自己,信任他人,会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,能够大胆探索外界,并且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,包括今后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。

如果早期安全感不足,那么今后他可能会抗拒别人的爱,害怕及无法与人形成亲密关系,或者一生中都会去寻觅那个能给他安全感的人,直到找到为止。上小学,他会找小学的老师,上中学,Ta会找男朋友(女朋友),会很早恋爱。

4、1岁以后我们的父母需要做些什么呢?

老师说:1岁到4岁,是孩子秩序的敏感期,这是父母给孩子培养规矩,建立规则的好时机,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早晚刷牙、饭前便后洗后,自己玩的玩具自己收拾等等良好的习惯可以开始做起来了。在这个阶段,规矩不用刻意教,父母示范是最好的教育,而且不要一次性给孩子很多规矩,多等于没规矩。当然,这一切要建立在安全感和爱足够的基础上。

5、还一个普遍的难题,就是妈妈早上去上班,很多宝宝都会哭着不让妈妈走,会经历一个很困难的过程。有的妈妈会想,要不要躲着孩子出门呢?

老师说:在孩子的认知中,他觉得妈妈上班就是永远消失了,会有丧失的恐惧。建议妈妈离开时可以告诉他:妈妈知道我出去,你会很难过。但妈妈很快就会回来,爷爷奶奶会跟你在一起。其实孩子哭几声也就停了,慢慢就适应了这个过程。

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接受这个阶段孩子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。


转载请注明:小鲁博客 » 早教,更多的接收者,是父母

喜欢 ()or分享